澳博资讯
12月29日,在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珠海市斗门区委书记苏虎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博鱼体育,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恢复进入关键期之时,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的举办,激活中国水产业的一池春水。
“‘年年有鱼’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积淀,饱含着中华儿女深沉的情感聚合。”苏虎呼吁各界共同携手,助力珠海共建年鱼之都,共享年鱼经济。
苏虎表示,斗门是珠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战略拓展区,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厚望重托。
目前,斗门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7万亩,渔业总产量26万吨,渔业总产值57亿元,渔业的兴旺发达关系着斗门21万农民的安居乐业,关系着10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富裕丰盈,关系着674平方公里土地的繁荣昌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是打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任督二脉”。
今年以来,斗门区利用自身基础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建设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博鱼体育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农业。同时,斗门区坚持把市场挺在生产前面,巧用广东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举办“白蕉海鲈杯”2022中国斗门垂钓大赛等,面向全国进一步提升了“白蕉海鲈”的品牌价值,实现了“名利双收”。
在首创“丰收节经济模式”的基础上,斗门区顺势而为提出打造“年鱼经济”,建设“中国年鱼之都”,就是要用需求拉动生产,用工业带动农业,为水产业和预制菜产业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
珠江八道门,四道过斗门。斗门地处西江主要出海口,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优质的咸淡水资源和独特的河口渔业优势为斗门孕育了丰富的水产资源。白蕉海鲈是珠海市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斗门同时也是中国黄沙蚬之乡、中国禾虫之乡,鳗鱼、青蟹、罗氏虾、脆肉罗非等水产品同样远近闻名。
依据统计,斗门全区现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34 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87 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17 家,并正在规划建设总投资70亿元、核心区占地1250亩的预制菜产业园,一期已经建设30万平方米深加工厂房和20万吨冷库,二期正在建设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三期规划建设占地不少于400亩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计划到2025年全区预制菜产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当前,斗门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五条措施,投资3亿元建设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打造中国年鱼交易中心,推出中华好年鱼线上旗舰店。可以说,年鱼经济在斗门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只待风起。
苏虎在致辞中表示,将从四个方面共建年鱼之都,共享年鱼经济。一是要树品牌。推动中国年鱼博览会永久落户珠海,持续擦亮“中国海鲈之都”“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品牌,建设“国际垂钓之都”,全力做好“国鲈”这条鱼的文章,用品牌之力牵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是要建载体。按照“灯塔园区”的定位加快建设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加快连片土地整备和5.0产业新空间建设,确保明年6月底之前一期全部投产、二期建成交付、三期启动建设。
三是要搭平台。建好用好中国年鱼交易中心,为全国年鱼生产企业和采购企业搭建智慧、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平台博鱼资讯,提供一站式的交易撮合、冷链物流、营销展示、供应链金融等全链条服务。
四是要立标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对接港澳资源,探索建立年鱼产业“湾区标准”、行业标准,建立年鱼行业生产溯源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常态化质量安全评估体系,定期发布年鱼经济指数,评选年鱼十佳品牌和百强企业,推进年鱼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苏虎表示,百节年为大,有节就有俗。“年年有鱼”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积淀,饱含着中华儿女深沉的情感聚合。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斗门将以坚定的步伐、扎实的举措、持久的定力落实好各项工作,助力年鱼产业风生水起博鱼体育、蓬勃兴旺,共建年鱼之都,共享年鱼经济。